来源:北京商报网
韩版“科雷傲”在中国市场开售,让退出国内燃油车市场的雷诺是否重新杀回成为关注焦点。7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经销商处获悉,雷诺SUV车型——QM6以进口方式开始销售。但与此前雷诺以合资公司方式在华国产不同,本次则由平行进口车企业以获得雷诺韩国授权的方式进口整车进行销售,QM6也可看作韩国版雷诺“科雷傲”。一时间,“雷诺即将重返中国市场?”“售后维修归谁管?”“都有哪些车型?”等成为热议话题。
仅售一款车型一个配置
“店内销售的车型为雷诺QM6,为之前科雷傲的姊妹车型,目前仅有2.0升一个配置车型。”一位经销商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该车型整车进口,售价为19.6万元。
【资料图】
本次在国内开售的雷诺QM6,由中国平行进口车企业——车库(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库(中国)”)与雷诺韩国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诺韩国”)开展授权合作引入。上述经销商工作人员透露,QM6为雷诺韩国釜山工厂生产,该车型已取得国六B排放认证许可,获准在国内市场上市销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作为雷诺科雷傲姊妹车型,QM6在韩国市场悬挂雷诺三星标识,而进口到中国的车型则悬挂雷诺标识。目前,雷诺韩国在当地市场销售QM6系列、XM3系列、SM6等车型。
据了解,本次引入雷诺QM6的同时,车库(中国)还专门成立武汉星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星诺”),承担网络开发及管理、新车销售、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工作。天眼查显示,武汉星诺成立于今年2月,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摩托车及零配件零售、汽车装饰用品销售等。据悉,武汉星诺将一方面依托原有雷诺进口车时代及东风雷诺时代的经销商网络承接新车销售,同时还将开拓全新销售渠道。以本次销售雷诺QM6经销商之一的山东淄博绿茵店为例,该店可在雷诺中国官网上查询到。“虽然该车型为进口车,但在全国雷诺授权店均可进行维修和保养,消费者不用担心售后保养问题。”该门店销售人员表示。针对国内哪些地区能够购买雷诺QM6,一位车库(中国)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车型购买请关注官方信息。
不过,由于本次雷诺QM6为平行进口车企业引入,对于该车属于“平行进口”还是“官方引进”,不少消费者表示疑惑。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从整体操作来看,引进雷诺QM6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进口,只能说是雷诺进口车在中国市场销售,但从雷诺韩国进口是否算品牌回归还有待考量。据悉,平行进口指未经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授权的进口商,将由权利人自己或经其同意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投放市场的产品,向知识产权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所在国或地区的进口。
数据显示,今年6月,雷诺韩国销量为7297辆,同比下降39.2%。其中,国内销量为1721辆,同比下降达77.1%;海外销量为5576辆,同比增长24%。
业内人士猜测,雷诺韩国在国内市场销量下滑,授权QM6在中国市场销售,或许是其欲进一步提升出口量。
真正回归还多久?
三年前,雷诺与东风分手后,雷诺在华仅剩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两家合资公司,而雷诺燃油乘用车在华销售也随即停止。如今,从韩国进口的雷诺车型重新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虽然是通过授权平行进口企业引入,但雷诺韩国的出现也引发关注。
2021年8月,吉利汽车母公司吉利集团与雷诺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显示,双方将在中国和韩国开展合作,未来双方将聚焦于混合动力市场共享资源和技术并以中韩为重点市场开展合作。随后,去年5月,吉利汽车宣布与雷诺集团韩国子公司雷诺韩国汽车(雷诺韩国)签订股份认购协议。协议显示,吉利汽车拟认购雷诺韩国34.02%股份。这意味着,吉利与雷诺将共同推进中国韩国两个市场的布局,而此次车库(中国)合作方正是雷诺韩国。
不仅如此,去年11月,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吉利控股、Renault s.a.s.(雷诺)及吉利汽车订立框架协议,建议设立一间合营企业公司,旨在整合各方在内燃机、混合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以及变速器业务以及相关技术方面的专长及优势。框架协议显示,吉利控股和吉利汽车作为一方,雷诺作为另一方,暂定将各自于建议合资公司拥有50%的权益。此外,有报道称,雷诺品牌旗下Austral车型也已在国内市场完成新车申报工作,新车可视为雷诺科雷嘉车型的继任者,并极大程度上将借助吉利雷神动力重返中国市场销售。
此外,雷诺旗下品牌Alpine宣布,从明年开始,Alpine计划推出全新纯电动车型,并预期在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从2027年开始,Alpine将进入全球扩张阶段,根据不同市场需求量身定制车型以提升Alpine的财务表现和品牌价值。同时,到2030年,Alpine营收将达80亿欧元,其中预计10亿欧元营收来自中国。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作为全球汽车销量大国,中国是跨国企业不能放弃的重要战略市场。不过,此前雷诺在华存在感不强,其产品想要重新在中国市场站稳,就需要引入真正能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
标签: